• 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所)是我国植物科学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其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和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2022年,依托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设立的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植物所从不同生命层次开展整合植物生物学研究,在系统与进化、植被与环境变化、分子生理、光合作用和资源植物利用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领域,产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大力推动了植物科学发展,有力支撑了生态文明建设、农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植物所主持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等。   “十四五”期间,植物所紧紧围绕“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植物多样性形成与保护、植被与生态系统功能、光合作用与饲草种质创新3个主攻方向,开展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打造植物科学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抢占植物科学领域科技制高点,引领我国现代植物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植物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机构。   植物所现有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设有7个所内研究与支撑单元: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植物园、大数据与AI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文献中心。还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8个野外台站(含4个国家站、4个CERN站、6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公共技术中心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   作为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植物所设有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生物学、生态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植物所是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北京生态学学会、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的挂靠单位。主办的刊物有: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学报》《植物学报》《生命世界》,其中前3个被SCI收录。 热忱欢迎大家报考!接收优秀推荐免试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以及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 本目录中标示的招生人数为2026年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和国科大下达计划后,培养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专业计划数为准。 网  址:http://www.ibcas.ac.cn 电子邮箱:zhaosheng@ibcas.ac.cn

单位代码 80105 单位地址 北京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 邮政编码 100093
联系部门 研究生处 联系电话 010-62836619 联系人 梁儒彪
电子邮件 zhaosheng@ibcas.ac.cn 目录类别
网址 http://www.ibcas.ac.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预计招生 备注
071001 植物学
13
01 (全日制)植物大数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陈之端
02 (全日制)植物分类
陈文俐
03 (全日制)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
孔宏智
04 (全日制)植物物种形成的分子基础
李朝斌
05 (全日制)植物分类学
刘冰
06 (全日制)植物生命之树重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鲁丽敏
07 (全日制)植物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与分子生态学
汪小全
08 (全日制)唇形科桔梗科植物分类及高山植物多样性
王强
09 (全日制)结构生物学
王开拓
10 (全日制)植物系统发育重建
王伟
11 (全日制)林木遗传与进化
魏晓新
12 (全日制)植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与进化
肖裕
13 (全日制)菊科植物与植物miRNA
杨效曾
14 (全日制)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与进化
张宪春
15 (全日制)进化基因组学、多倍体进化
邹新慧
16 (全日制)光合作用光-暗偶联调控机理
李萌
17 (全日制)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
王文达
18 (全日制)光合膜复合物功能调控
于龙江
19 (全日制)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
邓馨
20 (全日制)牡丹发育及代谢调控
李旸
21 (全日制)芳香植物活性物质合成机制与功能挖掘
石雷
071008 发育生物学
13
01 (全日制)植物激素代谢与发育
程佑发
02 (全日制)植物温度感受与发育应答分子网络
种康
03 (全日制)植物湿敏雄性不育机制与应用
侯柄竹
04 (全日制)植物环境胁迫表观遗传学
金京波
05 (全日制)生态草牧业与作物分子育种
景海春
06 (全日制)植物表皮发育与调控
乐捷
07 (全日制)植物代谢生物学
李珊珊
08 (全日制)饲草-微生物共生
李欣然
09 (全日制)植物生殖发育与高产优质的分子基础
刘玲童
10 (全日制)饲用燕麦复杂形状遗传解析
刘永秀
11 (全日制)资源植物种质创新选育和环境适应机制研究
彭献军
12 (全日制)植物遗传与功能基因组学
宋献军
13 (全日制)植物生物钟与发育
王雷
14 (全日制)植物发育与环境适应的分子调控
张梅
15 (全日制)燕麦设计育种
周姚
16 (全日制)果蔬采后生物学
陈勇
071009 细胞生物学
3
01 (全日制)植物对逆境离子代谢特征和遗传调控
闫慧莉
02 (全日制)饲草光合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沈亮亮
03 (全日制)葡萄抗逆与品质遗传、调控
范培格
04 (全日制)果树分子遗传与育种
梁振昌
071300 生态学
15
01 (全日制)草地生态学1
白文明
02 (全日制)草原生态学
白永飞
03 (全日制)生物地球化学、生态学
冯晓娟
04 (全日制)森林动态与物质循环
葛结林
05 (全日制)生态遥感
胡天宇
06 (全日制)种子生态学、恢复生态学
黄振英
07 (全日制)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刘玲莉
08 (全日制)退化草原修复与生态系统管理
刘伟
09 (全日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刘晓娟
10 (全日制)植被生态学
刘长成
11 (全日制)树轮生态学
吕利新
12 (全日制)全球变化生态学1
邢爱军
13 (全日制)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
徐武兵
14 (全日制)植物功能生态与生态遥感
严正兵
15 (全日制)全球变化生态学2
杨元合
16 (全日制)草地生态学2
张文浩
17 (全日制)群落生态学
张云海
086000 生物与医药
6
01 (全日制)植物大数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陈之端
02 (全日制)植物分类与植物考据
王锦秀
03 (全日制)森林健康与生态韧性
方欧娅
04 (全日制)群落生态学
张云海
05 (全日制)生态草牧业与作物分子育种
景海春
06 (全日制)果蔬采后病理学
李博强
07 (全日制)果树分子遗传与育种
梁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