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成立于200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共建的浙江省首家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机构。宁波材料所紧密结合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围绕“材料研究”,先后布局了材料技术、材料+制造、材料+能源、材料+医工4大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成为新材料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技术提供者。
宁波材料所已构建了完备的科研平台,全方位服务于科研与研究生教育:搭建了集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工程化、检测评估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平台,拥有13亿元的先进科研装备;建成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各类平台45个。
同时,宁波材料所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目前全所员工960多人,其中院士8人、杰青7人,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400多人。截至2024年12月获得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近900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计划支持近90人次、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计划支持近400人次,2020年获批“科技部海外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浙江省首家)。拥有10个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包括4个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研究生2300多人,已培养输送研究生4700多人。
宁波材料所紧握变革机遇,聚焦高质量发展,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所企合作模式,探索了一条新时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以技术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与国内1500多家企业和全球250多个知名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实现了大尺寸单晶金刚石、非晶软磁带材、生物基平台化合物、3D打印空气舵、弹性电子传感及其器件、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TOPCon电池量产装备及技术等96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面向未来,宁波材料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院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着力贯通“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化与系统集成-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能力、高水平科技转移转化能力,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研究机构”的目标,积极构建新材料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地、聚焦国家战略提升硬核竞争力、打造新材料领域产业孵化先行地,为加快实现国家新材料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2026年计划招收硕士生85名(含接收推免硕士生35名左右)、博士生57名(含直博生、硕博连读生35名左右),本目录中标示的招生人数为2026年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和国科大下达计划后,我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专业计划数为准;与上海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400名。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网 址:http://www.nimte.ac.cn
E-mail: liyanhong@nimte.ac.cn
https://ncmte.nimte.ac.cn/
单位代码
|
80174
|
单位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庄市大道319号
|
邮政编码
|
315201
|
联系部门
|
研究生处
|
联系电话
|
0574-87911122
|
联系人
|
李艳红
|
电子邮件
|
liyanhong@nimte.ac.cn
|
目录类别
|
|
网址
|
http://www.nimte.ac.cn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预计招生
|
备注
|
070300 化学
|
35
|
|
01 (全日制)高分子合成与改性
|
|
02 (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
|
03 (全日制)高性能树脂与新型加工技术
|
|
04 (全日制)特种纤维与复合材料
|
|
05 (全日制)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
|
|
06 (全日制)有机分析与健康安全
|
|
07 (全日制)有机合成与精细化工技术
|
|
08 (全日制)催化与分离技术
|
|
09 (全日制)电化学储能材料及相关技术
|
|
10 (全日制)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
|
|
11 (全日制)海洋环境腐蚀与污损
|
|
12 (全日制)激光制备原子级新材料
|
|
080200 机械工程
|
|
01 (全日制)激光极端制造技术与装备
|
|
02 (全日制)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及装备
|
|
03 (全日制)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制造
|
|
04 (全日制)机械强耦合损伤与表面技术
|
|
05 (全日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
|
06 (全日制)垂直起降无人机机电一体化与态势感知技术
|
|
07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技术
|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01 (全日制)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
|
02 (全日制)磁性材料与应用技术
|
|
03 (全日制)表界面化学与物理
|
|
04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
|
|
05 (全日制)人工智能+计算材料
|
|
06 (全日制)海洋工程防护技术
|
|
07 (全日制)表面功能强化薄膜与涂层技术
|
|
08 (全日制)金属材料处理与防护
|
|
09 (全日制)粉末冶金与材料成型技术
|
|
10 (全日制)难加工材料激光加工技术
|
|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
|
01 (全日制)先进诊疗材料与技术
|
|
02 (全日制)生物医学材料与医疗器械
|
|
03 (全日制)数字诊疗技术与装备
|
|
085500 机械
|
|
01 (全日制)激光极端制造技术与装备
|
|
02 (全日制)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及装备
|
|
03 (全日制)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制造
|
|
04 (全日制)机械强耦合损伤与表面技术
|
|
05 (全日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
|
06 (全日制)垂直起降无人机机电一体化与态势感知技术
|
|
07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技术
|
|
085600 材料与化工
|
|
01 (全日制)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
|
02 (全日制)磁性材料与应用技术
|
|
03 (全日制)表界面化学与物理
|
|
04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
|
|
05 (全日制)海洋工程防护技术
|
|
06 (全日制)表面功能强化薄膜与涂层技术
|
|
07 (全日制)金属材料处理与防护
|
|
08 (全日制)粉末冶金与材料成型技术
|
|
09 (全日制)难加工材料激光加工技术
|
|
10 (全日制)高分子合成与改性
|
|
11 (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
|
12 (全日制)高性能树脂与新型加工技术
|
|
13 (全日制)特种纤维与复合材料
|
|
14 (全日制)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
|
|
15 (全日制)有机分析与健康安全
|
|
16 (全日制)有机合成与精细化工技术
|
|
17 (全日制)催化与分离技术
|
|
18 (全日制)电化学储能材料及相关技术
|
|
19 (全日制)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
|
|
20 (全日制)海洋环境腐蚀与污损
|
|
21 (全日制)激光制备原子级新材料
|
|
22 (全日制)人工智能+计算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