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高等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高研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科研机构,坐落于上海张江,2008年9月26日成立。 2017年3月,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签订了深化合作的补充协议,蛋白质设施和上海光源先后划转至上海高研院以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划转团队包含了国内最齐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型先进光源装置研发与工程建设队伍。 围绕建设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高研院积极谋改革、谋创新、谋发展,推进上海高研院改革发展,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优化科研布局,确立上海高研院新的发展理念、方向和目标,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目前,上海高研院以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的研制、建设和运行为核心,开展加速器科学、光子科学、能源科学与信息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撑前沿科学研究,为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核心技术和集成技术解决方案。 蓬勃发展的上海高研院吸引了一批批来自海内外具有创新活力的科学家,近三百人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人才项目或学术称号。培育科技人才,是培育中国创新的力量源泉。目前,上海高研院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培养点,1个工程博士培养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具备完善的学科体系。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的同时,依托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各类实验室及孵化平台、联合共建实验室及项目合作企业,上海高研院为研究生提供先进的科研平台、创新创业创投实战体验,使研究生真正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介入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既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科学探索的敏锐性和活跃的创新思维。此外,研究生在上海高研院读研期间享有丰厚的奖助学金和补贴,可申报多种冠名奖学金。 2026年,上海高研院将在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6个学科以及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专业类别预计招收直博生32名(含与张江实验室联合培养计划10名),预计招收推免硕士生40名。本目录中标示的招生人数为2026年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下达计划后,上海高研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专业计划数为准。2026年推免生招生情况预计将于2025年10月中旬左右在上海高研院研究生教育网站公布,以公布信息为准。 积聚科技、地域、人才资源优势的上海高研院有着广阔的科研教育平台,热忱欢迎各校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生踊跃报考!

单位代码 80184 单位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海科路99号 邮政编码 201210
联系部门 研究生处 联系电话 021-20325020 联系人 肖老师
电子邮件 zhaosheng@sari.ac.cn 目录类别
网址 http://www.sari.cas.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预计招生 备注
070200 物理学 1
01 (全日制)相干衍射成像研究及其在物理与材料等领域应用
02 (全日制)高功率超快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产生和诊断技术研究
070300 化学 3
01 (全日制)高端润滑油脂基础油、添加剂及摩擦学机理研究
02 (全日制)氢能关键材料与纳米电催化
03 (全日制)低碳能源催化,C1催化,化学品低碳合成
04 (全日制)氢电转化关键多孔材料构筑与介观质荷输运
05 (全日制)原位表征,电化学催化剂,能源材料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1
01 (全日制)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智能计算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01 (全日制)5G/6G移动通信,脑机接口
02 (全日制)6G/泛在认知/人-机接口/生物信息交叉
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01 (全日制)膜分离材料,多孔材料
02 (全日制)人工智能驱动的碳排放核算
03 (全日制)CO2与生物质协同热/光催化,原位同步辐射
082700 核科学与技术 2
01 (全日制)同步辐射技术及应用
02 (全日制)超导波荡器、超导扭摆器等加速器超导磁体及低温系统研究
03 (全日制)粒子加速器物理、粒子治疗技术、高梯度加速技术、粒子物理、医学物理
04 (全日制)电子微波加速结构及质子射频加速结构
085400 电子信息 10
01 (全日制)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02 (全日制)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
03 (全日制)集成电路工程
04 (全日制)光电信息工程
05 (全日制)人工智能
06 (全日制)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085600 材料与化工 17
01 (全日制)材料工程
02 (全日制)化学工程
086000 生物与医药 3
01 (全日制)生物技术与工程
02 (全日制)制药工程
03 (全日制)发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