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简称上海硅酸盐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硅酸盐所现已成为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研究为一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研机构,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产业化研究”有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学科方向是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古陶瓷以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是国内该领域科学研究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的研究所。历年来,累计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432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历年来申请专利5169项,授权专利3017项(截至2024年底)。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培养点和化学一级学科培养点,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在岗导师184名,其中博导96名。在学研究生共计60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11名。 1、2026年我所预计招收推免硕士85人(其中我所学籍推免硕士82人,代国科大杭高院招收推免硕士3人),直博生35人。我所直博生在优秀的免试推荐生中选取,学术型学位和全日制专业学位均接收推荐免试生。 2、目录中所列研究方向是为了使考生了解各专业研究动态,复试合格后实行师生互选。 3、拟硕博连读者在录取后提出申请,第二学年末经考核合格者方可正式转为博士生。 4、本目录中为2026年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和国科大下达计划后,我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专业计划数为准。 5、简章备索。导师简介请上我所网站查看。欢迎来电咨询。 http://www.sic.ac.cn E-mail:yanjingyi@mail.sic.ac.cn
单位代码 | 80040 | 单位地址 | 上海市嘉定区和硕路585号 | 邮政编码 | 201899 |
联系部门 | 研究生部 | 联系电话 | 021-69906605 | 联系人 | 闫静怡 |
电子邮件 | yanjingyi@mail.sic.ac.cn | 目录类别 | 直博生 | ||
网址 | http://www.sic.ac.cn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预计招生 | 备注 |
070300 化学 | 4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施剑林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华子乐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张玲霞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崔香枝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胡萍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服役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演变行为 |
董绍明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服役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演变行为 |
张翔宇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服役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演变行为 |
杨金山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服役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演变行为 |
倪德伟
|
||
03 (全日制)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材料制备及计算机模拟 |
曹韫真
|
||
03 (全日制)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材料制备及计算机模拟 |
于云
|
||
03 (全日制)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材料制备及计算机模拟 |
章俞之
|
||
04 (全日制)热电能量转换物理机制 |
陈立东
|
||
04 (全日制)热电能量转换物理机制 |
史迅
|
||
04 (全日制)热电能量转换物理机制 |
仇鹏飞
|
||
04 (全日制)热电能量转换物理机制 |
柏胜强
|
||
05 (全日制)陶瓷材料新型制备科学及其物理化学行为 |
刘学建
|
||
05 (全日制)陶瓷材料新型制备科学及其物理化学行为 |
刘岩
|
||
05 (全日制)陶瓷材料新型制备科学及其物理化学行为 |
黄毅华
|
||
05 (全日制)陶瓷材料新型制备科学及其物理化学行为 |
殷杰
|
||
06 (全日制)先进化学电源及其界面科学 |
吴相伟
|
||
06 (全日制)先进化学电源及其界面科学 |
鹿燕
|
||
07 (全日制)新型铁电陶瓷材料设计与制备 |
王根水
|
||
07 (全日制)新型铁电陶瓷材料设计与制备 |
陈学锋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孙静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谢晓峰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王冉冉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程荫
|
||
09 (全日制)敏感材料与集成传感器;先进介质材料设计与制备 |
马名生
|
||
09 (全日制)敏感材料与集成传感器;先进介质材料设计与制备 |
刘志甫
|
||
10 (全日制)材料微观作用机制的透射电镜研究 |
许钫钫
|
||
11 (全日制)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压电、透明铁电及半导体陶瓷与器件 |
曾华荣
|
||
11 (全日制)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压电、透明铁电及半导体陶瓷与器件 |
郑嘹赢
|
||
12 (全日制)电催化材料、氢能材料及器件 |
王现英
|
||
13 (全日制)绿色化学,纳米材料,催化材料 |
王文中
|
||
14 (全日制)空间微重力晶体材料研究,半导体晶体与探测器件 |
刘学超
|
||
15 (全日制)纳米药物设计合成与功能化制备科学 |
陈航榕
|
||
16 (全日制)环境振动能的收集 |
王东
|
||
16 (全日制)环境振动能的收集 |
陈俊锋
|
||
17 (全日制)化学储能机理及相关界面电化学研究 |
刘宇
|
||
17 (全日制)化学储能机理及相关界面电化学研究 |
迟晓伟
|
||
18 (全日制)能量转化、存储机制及界面电化学 |
毕辉
|
||
18 (全日制)能量转化、存储机制及界面电化学 |
秦鹏
|
||
19 (全日制)先进晶体生长技术与新材料探索 |
武安华
|
||
19 (全日制)先进晶体生长技术与新材料探索 |
苏良碧
|
||
20 (全日制)无机生物医用材料与器械 |
吴成铁
|
||
20 (全日制)无机生物医用材料与器械 |
朱钰方
|
||
21 (全日制)计算电化学方法与电化学储能机制研究 |
刘建军
|
||
22 (全日制)新型储能材料的结构合成设计、电化学机制和纳米离子学 |
李驰麟
|
||
23 (全日制)环境催化机制研究 |
刘阳桥
|
||
24 (全日制)光功能透明陶瓷的化学合成与物理机制 |
李江
|
||
25 (全日制)材料X射线结构表征及应用研究 |
程国峰
|
||
26 (全日制)太阳能光化学转换与存储 |
杨松旺
|
||
27 (全日制)熔体热物性测量研究、增材制造及相关热物理研究、热流传感器研制与应用 |
杨莉萍
|
||
28 (全日制)半导体光电化学与太阳能燃料 |
易志国
|
||
29 (全日制)新型压电材料与器件,无机有机压电复合材料,压电薄膜材料 |
梁瑞虹
|
||
29 (全日制)新型压电材料与器件,无机有机压电复合材料,压电薄膜材料 |
周志勇
|
||
30 (全日制)类器官生物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
吕宏旭
|
||
31 (全日制)脑机接口材料 |
肖浦
|
||
32 (全日制)新型储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
张涛
|
||
33 (全日制)卫星互联网通信材料,元宇宙材料,半导体用光学材料,光存储材料,5G/6G光通信材料与器件 |
张明辉
|
||
34 (全日制)3D打印与先进制备技术的物理化学机制研究及应用(3D打印与高精度胶态成型技术的物理化学机制、陶瓷-金属异质界面研究) |
张景贤
|
||
35 (全日制)陶瓷胶态成型方法,3D打印先进陶瓷,陶瓷静电卡盘/加热器的设计与制备,气溶胶沉积(AD)陶瓷涂层 |
毛小建
|
||
35 (全日制)陶瓷胶态成型方法,3D打印先进陶瓷,陶瓷静电卡盘/加热器的设计与制备,气溶胶沉积(AD)陶瓷涂层 |
章健
|
||
36 (全日制)生物材料表面与界面,智能生物医用材料 |
刘宣勇
|
||
37 (全日制)生物医用涂层材料、航天航空高温防护涂层材料 |
郑学斌
|
||
37 (全日制)生物医用涂层材料、航天航空高温防护涂层材料 |
牛亚然
|
||
38 (全日制)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增材制造、半导体先进陶瓷和部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 |
何夕云
|
||
38 (全日制)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增材制造、半导体先进陶瓷和部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 |
周国红
|
||
39 (全日制)基于质谱的先进材料表征与研究;2D纳米气体传感器件与生物标志物研究 |
钱荣
|
||
40 (全日制)显微表征技术研究 |
曾毅
|
||
41 (全日制)热-力-化耦合条件下的热喷涂涂层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研究 |
陶顺衍
|
||
42 (全日制)闪烁发光物理、材料设计与晶体制备 |
吴云涛
|
||
43 (全日制)古陶瓷研究;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 |
李伟东
|
||
44 (全日制)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分析仪器研制 |
汪正
|
||
45 (全日制)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制备及应用 |
林慧兴
|
||
46 (全日制)光热调控智能材料与器件 |
曹逊
|
||
47 (全日制)闪烁晶体能量转换、传递与发光物理机制 |
丁栋舟
|
||
48 (全日制)高性能陶瓷与晶体材料中的缺陷物理与化学 |
孙宜阳
|
||
49 (全日制)新型热电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化学键定量分析;声子的非弹性散射研究 |
张家伟
|
||
50 (全日制)热电材料化学掺杂物理机制和调控方法 |
李慧
|
||
51 (全日制)超越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材料制备与表界面电化学反应原理 |
支键
|
||
52 (全日制)陶瓷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拟计算设计及力学性能的原位声发射表征 |
王亮
|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9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施剑林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华子乐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张玲霞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崔香枝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胡萍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基复合材料 |
董绍明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基复合材料 |
张翔宇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基复合材料 |
杨金山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基复合材料 |
倪德伟
|
||
03 (全日制)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材料制备及计算机模拟 |
曹韫真
|
||
03 (全日制)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材料制备及计算机模拟 |
于云
|
||
03 (全日制)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材料制备及计算机模拟 |
章俞之
|
||
04 (全日制)新型热电转换材料 |
陈立东
|
||
04 (全日制)新型热电转换材料 |
史迅
|
||
04 (全日制)新型热电转换材料 |
仇鹏飞
|
||
04 (全日制)新型热电转换材料 |
柏胜强
|
||
05 (全日制)面向工程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和关键技术 |
刘学建
|
||
05 (全日制)面向工程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和关键技术 |
刘岩
|
||
05 (全日制)面向工程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和关键技术 |
黄毅华
|
||
05 (全日制)面向工程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和关键技术 |
殷杰
|
||
06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及锂电池研究 |
吴相伟
|
||
06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及锂电池研究 |
鹿燕
|
||
07 (全日制)先进功能陶瓷材料 |
王根水
|
||
07 (全日制)先进功能陶瓷材料 |
陈学锋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孙静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谢晓峰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王冉冉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程荫
|
||
09 (全日制)高性能陶瓷电介质材料与器件;敏感材料与集成传感器 |
马名生
|
||
09 (全日制)高性能陶瓷电介质材料与器件;敏感材料与集成传感器 |
刘志甫
|
||
10 (全日制)铁电、热电、高熵等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透射电镜研究 |
许钫钫
|
||
11 (全日制)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微器件与人工智能纳米表征方法研究 |
曾华荣
|
||
11 (全日制)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微器件与人工智能纳米表征方法研究 |
郑嘹赢
|
||
12 (全日制)电催化材料、氢能材料及器件 |
王现英
|
||
13 (全日制)能源小分子催化材料,无机纳米材料制备与化学机械抛光应用 |
王文中
|
||
14 (全日制)空间微重力晶体材料研究,半导体晶体与探测器件 |
刘学超
|
||
15 (全日制)纳米(生物、催化)材料功能化构建与应用 |
陈航榕
|
||
16 (全日制)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及器件 |
王东
|
||
16 (全日制)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及器件 |
陈俊锋
|
||
17 (全日制)化学储能电池及相关新型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 |
刘宇
|
||
17 (全日制)化学储能电池及相关新型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 |
迟晓伟
|
||
18 (全日制)低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毕辉
|
||
18 (全日制)低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秦鹏
|
||
19 (全日制)激光晶体材料的研究;单晶光纤材料的研究 |
武安华
|
||
19 (全日制)激光晶体材料的研究;单晶光纤材料的研究 |
苏良碧
|
||
20 (全日制)3D打印生物材料 |
吴成铁
|
||
20 (全日制)3D打印生物材料 |
朱钰方
|
||
21 (全日制)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的智能设计与自主实验 |
刘建军
|
||
22 (全日制)新型储能电池体系和材料 |
李驰麟
|
||
23 (全日制)环境催化材料设计及机制研究 |
刘阳桥
|
||
24 (全日制)光功能透明陶瓷(激光陶瓷、闪烁陶瓷、磁光陶瓷、荧光陶瓷等) |
李江
|
||
25 (全日制)材料X射线结构表征及应用研究 |
程国峰
|
||
26 (全日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
杨松旺
|
||
27 (全日制)熔体热物性测量研究、增材制造及相关热物理研究、热流传感器研制与应用 |
杨莉萍
|
||
28 (全日制)光电新能源材料和智能器件 |
易志国
|
||
29 (全日制)新型压电材料与器件,无机有机压电复合材料,压电薄膜材料 |
梁瑞虹
|
||
29 (全日制)新型压电材料与器件,无机有机压电复合材料,压电薄膜材料 |
周志勇
|
||
30 (全日制)生物材料调控类器官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 |
吕宏旭
|
||
31 (全日制)3D打印可再生复合生物材料 |
肖浦
|
||
32 (全日制)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其界面物理与化学 |
张涛
|
||
33 (全日制)卫星互联网通信材料,元宇宙材料,半导体用光学材料,光存储材料,5G/6G光通信材料与器件 |
张明辉
|
||
34 (全日制)电子封装材料的设计、制备科学及应用研究(高导热陶瓷基板,高密度三维电子封装材料) |
张景贤
|
||
35 (全日制)透明陶瓷制备及其光学和光子学应用,零膨胀堇青石陶瓷,耐等离子体侵蚀钇基陶瓷,3D打印先进陶瓷 |
毛小建
|
||
35 (全日制)透明陶瓷制备及其光学和光子学应用,零膨胀堇青石陶瓷,耐等离子体侵蚀钇基陶瓷,3D打印先进陶瓷 |
章健
|
||
36 (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智能生物医用材料 |
刘宣勇
|
||
37 (全日制)生物医用涂层材料、航天航空高温防护涂层材料 |
郑学斌
|
||
37 (全日制)生物医用涂层材料、航天航空高温防护涂层材料 |
牛亚然
|
||
38 (全日制)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增材制造、半导体先进陶瓷和部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 |
何夕云
|
||
38 (全日制)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增材制造、半导体先进陶瓷和部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 |
周国红
|
||
39 (全日制)基于质谱的先进材料表征与研究;2D纳米气体传感器件与生物标志物研究 |
钱荣
|
||
40 (全日制)显微表征技术研究 |
曾毅
|
||
41 (全日制)基于气/液相沉积机制的热障涂层、热与环境障碍涂层及耐磨抗蚀涂层 |
陶顺衍
|
||
42 (全日制)闪烁晶体与器件 |
吴云涛
|
||
43 (全日制)古陶瓷研究;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 |
李伟东
|
||
44 (全日制)高纯材料及器件组分表征 |
汪正
|
||
45 (全日制)新型微波介质材料的设计、表征与应用 |
林慧兴
|
||
46 (全日制)光热调控智能材料与器件 |
曹逊
|
||
47 (全日制)高性能稀土氧化物闪烁晶体设计与制备科学 |
丁栋舟
|
||
48 (全日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新能源材料设计 |
孙宜阳
|
||
49 (全日制)新型热电材料;晶体结构与化学键定量分析;声子的非弹性散射研究 |
张家伟
|
||
50 (全日制)新型热电转换材料与柔性器件;导电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合成 |
李慧
|
||
51 (全日制)多价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与超算中心储能应用 |
支键
|
||
52 (全日制)面向航空发动机及地面重型燃机的热防护材料的有限元模拟计算设计,制备及高温失效机制 |
王亮
|
||
085600 材料与化工 | 2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施剑林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华子乐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张玲霞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崔香枝
|
||
01 (全日制)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催化与生物医学应用 |
胡萍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 |
董绍明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 |
张翔宇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 |
杨金山
|
||
02 (全日制)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 |
倪德伟
|
||
03 (全日制)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材料制备及计算机模拟 |
曹韫真
|
||
03 (全日制)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材料制备及计算机模拟 |
于云
|
||
03 (全日制)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材料制备及计算机模拟 |
章俞之
|
||
04 (全日制)新型热电转换材料 |
陈立东
|
||
04 (全日制)新型热电转换材料 |
史迅
|
||
04 (全日制)新型热电转换材料 |
仇鹏飞
|
||
04 (全日制)新型热电转换材料 |
柏胜强
|
||
05 (全日制)面向工程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及应用评价 |
刘学建
|
||
05 (全日制)面向工程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及应用评价 |
刘岩
|
||
05 (全日制)面向工程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及应用评价 |
黄毅华
|
||
05 (全日制)面向工程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及应用评价 |
殷杰
|
||
06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及锂电池研究 |
吴相伟
|
||
06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及锂电池研究 |
鹿燕
|
||
07 (全日制)铁电陶瓷材料与器件 |
王根水
|
||
07 (全日制)铁电陶瓷材料与器件 |
陈学锋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孙静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谢晓峰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王冉冉
|
||
08 (全日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催化材料与环境净化应用 |
程荫
|
||
09 (全日制)数据驱动的信息功能陶瓷材料与元器件研究 |
马名生
|
||
09 (全日制)数据驱动的信息功能陶瓷材料与元器件研究 |
刘志甫
|
||
10 (全日制)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透射电镜表征新方法研究 |
许钫钫
|
||
11 (全日制)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微器件研究 |
曾华荣
|
||
11 (全日制)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微器件研究 |
郑嘹赢
|
||
12 (全日制)电催化材料、氢能材料及器件 |
王现英
|
||
13 (全日制)能源小分子催化材料,绿色化学,无机纳米材料制备与化学机械抛光应用 |
王文中
|
||
14 (全日制)空间微重力晶体材料研究,半导体晶体与探测器件 |
刘学超
|
||
15 (全日制)纳米生物传感系统设计与应用 |
陈航榕
|
||
16 (全日制)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及器件 |
王东
|
||
16 (全日制)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及器件 |
陈俊锋
|
||
17 (全日制)化学储能电池及相关新型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 |
刘宇
|
||
17 (全日制)化学储能电池及相关新型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 |
迟晓伟
|
||
18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与高功率储能应用 |
毕辉
|
||
18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与高功率储能应用 |
秦鹏
|
||
19 (全日制)激光晶体材料的研究;单晶光纤材料的研究 |
武安华
|
||
19 (全日制)激光晶体材料的研究;单晶光纤材料的研究 |
苏良碧
|
||
20 (全日制)组织/器官工程再生材料 |
吴成铁
|
||
20 (全日制)组织/器官工程再生材料 |
朱钰方
|
||
21 (全日制)计算与数据驱动的电化学储能材料设计与制备 |
刘建军
|
||
22 (全日制)新型储能电池体系和材料 |
李驰麟
|
||
23 (全日制)环境催化材料制备及应用;固废高值化与循环经济技术 |
刘阳桥
|
||
24 (全日制)光功能透明陶瓷(激光陶瓷、闪烁陶瓷、磁光陶瓷、荧光陶瓷等) |
李江
|
||
25 (全日制)新型二维单晶材料结构与物性 |
程国峰
|
||
26 (全日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
杨松旺
|
||
27 (全日制)热流传感器研制与应用,反应量热技术研究,量热仪研制 |
杨莉萍
|
||
28 (全日制)光电新能源材料和智能器件 |
易志国
|
||
29 (全日制)新型压电材料与器件,无机有机压电复合材料,压电薄膜材料 |
梁瑞虹
|
||
29 (全日制)新型压电材料与器件,无机有机压电复合材料,压电薄膜材料 |
周志勇
|
||
30 (全日制)类器官生物材料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研究 |
吕宏旭
|
||
31 (全日制)生物基绿色复合生物材料 |
肖浦
|
||
32 (全日制)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其界面物理与化学 |
张涛
|
||
33 (全日制)卫星互联网通信材料,元宇宙材料,半导体用光学材料,光存储材料,5G/6G光通信材料与器件 |
张明辉
|
||
34 (全日制)电子封装、5G通讯和功率器件用陶瓷材料的设计、制备科学及应用研究(高密度三维电子封装材料设计、制备与创新应用,3D打印与高精度胶 |
张景贤
|
||
35 (全日制)半导体装备用关键陶瓷材料,透明陶瓷,陶瓷3D打印,气溶胶沉积(AD)陶瓷涂层,氧化锆基生物陶瓷 |
毛小建
|
||
35 (全日制)半导体装备用关键陶瓷材料,透明陶瓷,陶瓷3D打印,气溶胶沉积(AD)陶瓷涂层,氧化锆基生物陶瓷 |
章健
|
||
36 (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智能生物医用材料 |
刘宣勇
|
||
37 (全日制)生物医用涂层材料、航天航空高温防护涂层材料 |
郑学斌
|
||
37 (全日制)生物医用涂层材料、航天航空高温防护涂层材料 |
牛亚然
|
||
38 (全日制)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增材制造、半导体先进陶瓷和部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 |
何夕云
|
||
38 (全日制)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增材制造、半导体先进陶瓷和部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 |
周国红
|
||
39 (全日制)基于质谱的先进材料表征与研究;2D纳米气体传感器件与生物标志物研究 |
钱荣
|
||
40 (全日制)显微表征技术研究 |
曾毅
|
||
41 (全日制)热障涂层、热与环境障碍涂层以及耐磨抗蚀涂层 |
陶顺衍
|
||
42 (全日制)闪烁晶体与器件 |
吴云涛
|
||
43 (全日制)古陶瓷研究;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 |
李伟东
|
||
44 (全日制)半导体分析设备研制,3D打印材料及精密制造 |
汪正
|
||
45 (全日制)新型微波介质材料的设计、表征与应用 |
林慧兴
|
||
46 (全日制)光热调控智能材料与器件 |
曹逊
|
||
47 (全日制)高时空分辨辐射探测元器件 |
丁栋舟
|
||
48 (全日制)计算材料学、人工智能方法、先进陶瓷材料设计 |
孙宜阳
|
||
49 (全日制)新型热电材料的筛选与微观结构设计;化学键定量分析 |
张家伟
|
||
50 (全日制)新型有机热电转换材料与柔性器件 |
李慧
|
||
51 (全日制)基于机器学习的丰产元素储能材料筛选与全固态电池构建 |
支键
|
||
52 (全日制)基于多模态数据驱动的热防护材料高温失效机制的人工智能化研究 |
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