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大气所)是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2003年和2008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2017年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2022年第五轮学科评估均获得A+。大气所现有1个院级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6个所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大气所现拥有“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行星科学”等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培养点以及资源与环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66名、硕士生导师166名,导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杰青18人,优青21人。1999年以来,大气所共有7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5年大气所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70名左右(包括10名资源与环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中推免生占60%左右,直博生35名左右,均全日制招生且享受优厚的奖助学金。同时也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大学生计划考生。大气所的毕业生就业面广,主要去向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气象、环保、海洋等行业部门。 热忱欢迎有志从事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青年学子报考大气所。 网址:www.iap.cas.cn E-mail:spy@mail.iap.ac.cn 院系所码:058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40号楼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邮编:100029
单位代码 | 80058 | 单位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华严里40号 | 邮政编码 | 100029 |
联系部门 | 研究生部 | 联系电话 | 010-82995021 | 联系人 | 孙鹏宇 |
电子邮件 | spy@mail.iap.ac.cn | 目录类别 | 直博生 | ||
网址 | http://www.iap.cas.cn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预计招生 | 备注 |
070601 气象学 | 35 | ||
01 (全日制)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模式、地球流体力学、气候动力学、大气边界层、自然控制论 |
曾庆存
|
||
02 (全日制)季风与气候动力学、台风动力学 |
黄荣辉
|
||
03 (全日制)天气气候动力学、数值模拟、气候动力学 |
吴国雄
|
||
04 (全日制)气候动力学与气候预测、古气候模拟 |
王会军
|
||
05 (全日制)地球系统模式及模拟、短期气候水文预测、极端事件及其可预报性、陆面水文过程模式及陆气相互作用 、气溶胶-气候相互作用 |
林朝晖
|
||
06 (全日制)资料同化 |
王斌
|
||
07 (全日制)气候模拟和预测预估 |
周天军
|
||
08 (全日制)海陆气相互作用模拟,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极端气候事件过程 |
刘屹岷
|
||
09 (全日制)大气动力学,气候变化,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数据分析,数值模拟 |
布和朝鲁
|
||
10 (全日制)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和应用 |
俞永强
|
||
11 (全日制)中尺度气象学 |
孙建华
|
||
12 (全日制)数值天气预报算法研发、动力框架算法研究 |
陈曦
|
||
13 (全日制)古气候模拟、东亚气候变化、气候预估 |
姜大膀
|
||
14 (全日制)灾害性天气机理与预报方法 |
崔晓鹏
|
||
15 (全日制)海气相互作用, 天气、气候可预报性; 集合预报,资料同化和目标观测 |
段晚锁
|
||
16 (全日制)陆-气相互作用、区域气候模拟与气候变化 |
张井勇
|
||
17 (全日制)陆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模拟 |
丹利
|
||
18 (全日制)地球系统模式与全球变化 |
曾晓东
|
||
19 (全日制)中高纬气候系统变化,气候预测,极端气候 |
孙建奇
|
||
20 (全日制)台风动力学,灾害天气数值模拟,热带季风环流 |
陈光华
|
||
21 (全日制)天气学,中尺度气象学 |
周玉淑
|
||
22 (全日制)气候变化模拟,气候模式研发,人类活动的气候效应,城市化区域气候效应 |
冯锦明
|
||
23 (全日制)陆-气相互作用,气候模式发展和模拟,陆面模式发展和模拟,极端气候,气候变化 |
王爱慧
|
||
24 (全日制)云降水物理学、中小尺度动力学 |
孙继明
|
||
25 (全日制)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参数不确定及其优化 |
邹立维
|
||
26 (全日制)中层大气动力和化学 |
刘毅
|
||
27 (全日制)中尺度动力学 |
冉令坤
|
||
28 (全日制)气候变化、全球变化生态学 |
贾根锁
|
||
29 (全日制)东亚季风,陆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 |
周连童
|
||
30 (全日制)年代际变化,亚洲季风,气候预测,气候动力学 |
祝亚丽
|
||
31 (全日制)气候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 |
肖子牛
|
||
32 (全日制)热带大气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热带和中高纬度的相互作用 |
凌健
|
||
33 (全日制)气候预测,资料同化,集合预报,海气相互作用 |
郑飞
|
||
34 (全日制)气候系统模式、气候预测 |
李立娟
|
||
35 (全日制)极端气候,干旱和水文变化及其检测归因 |
赵天保
|
||
36 (全日制)全球变化动力学, 热带气候,东亚夏季风,台风气候学 |
黄平
|
||
37 (全日制)极端气候变化,气候变异,短期气候预测 |
陈活泼
|
||
38 (全日制)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 陆气相互作用, 气候和生态环境预测预估 |
李芳
|
||
39 (全日制)中尺度气象学,灾害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研究 |
傅慎明
|
||
40 (全日制)天气-气候无缝隙预测 |
包庆
|
||
41 (全日制)气候变化 |
郭东林
|
||
42 (全日制)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
钱诚
|
||
43 (全日制)海洋模式和气候模式发展 |
林鹏飞
|
||
44 (全日制)陆气相互作用的可预报性,集合预报 |
孙国栋
|
||
45 (全日制)台风气候学,热带大气动力学,气候动力学,台风与气候变化,海-气相互作用 |
武亮
|
||
46 (全日制)区域气候-环境变化预估 |
徐忠峰
|
||
47 (全日制)古气候变化机理及数值模拟 |
燕青
|
||
48 (全日制)(暴雨、台风、强对流)中尺度天气动力学和数值模拟 |
杨帅
|
||
49 (全日制)古气候模拟 |
张冉
|
||
50 (全日制)区域气候模拟及应用 |
赵得明
|
||
51 (全日制)气候动力,海气相互作用,东亚季风 |
陈尚锋
|
||
52 (全日制)全球气候变化 |
成里京
|
||
53 (全日制)气候动力学 |
何编
|
||
54 (全日制)东亚季风,海气相互作用,数值模式 |
胡开明
|
||
55 (全日制)陆面过程模式发展及其与地球系统模式耦合 |
贾炳浩
|
||
56 (全日制)极端降水,天气尺度波动 |
刘鸿波
|
||
57 (全日制)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 |
马洁华
|
||
58 (全日制)陆气相互作用和气候模拟 |
彭静
|
||
59 (全日制)年代际气候变化机理、东亚季风 |
司东
|
||
60 (全日制)数值模拟, 非线性动力学,气候变化 |
王鹏飞
|
||
61 (全日制)陆-气相互作用、生态系统过程、陆面过程模拟 |
徐希燕
|
||
62 (全日制)台风、暴雨、大气污染等的观测与预报研究 |
周菲凡
|
||
63 (全日制)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发和应用 |
张贺
|
||
64 (全日制)气候动力学、气候预测 |
吴波
|
||
65 (全日制)海-陆-气-冰相互作用 |
李熙晨
|
||
66 (全日制)东亚季风 |
林中达
|
||
67 (全日制)地球大气模式、火星大气模式 |
董理
|
||
68 (全日制)云物理过程和参数化研究 |
郭准
|
||
69 (全日制)地球系统模式研发,气候变化,灾害天气 |
何卷雄
|
||
70 (全日制)台风气候学,季风季候学 |
皇甫静亮
|
||
71 (全日制)云-辐射-气溶胶-降水物理过程 |
李剑东
|
||
72 (全日制)陆面过程模拟 |
李明星
|
||
73 (全日制)卫星资料同化、集合预报 |
刘娟娟
|
||
74 (全日制)大气动力学、海洋动力学、极端天气和气候的机理 |
罗德海
|
||
75 (全日制)干旱、区域气候分析与模拟、气候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 |
马柱国
|
||
76 (全日制)气候动力学,大气季节内振荡,海气相互作用 |
毛江玉
|
||
77 (全日制)气候学 |
彭京备
|
||
78 (全日制)气候动力学,季风,极端事件,气候变化 |
王林
|
||
79 (全日制)大气动力学,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 |
魏科
|
||
80 (全日制)沙尘暴模拟与预测 |
吴成来
|
||
81 (全日制)陆面过程模式发展、陆面数据同化、区域气候模拟 |
谢正辉
|
||
82 (全日制)区域气候模式发展与应用 |
熊喆
|
||
83 (全日制)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地球系统模式,气候与水文预测 |
袁星
|
||
84 (全日制)降水精细化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评估 |
原韦华
|
||
85 (全日制)季风区极端旱涝事件发生机理及预测 |
张丽霞
|
||
86 (全日制)农业气象 |
张天一
|
||
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
01 (全日制)大气遥感、大气辐射传输、中层大气和日地关系 |
吕达仁
|
||
02 (全日制)大气辐射与遥感、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
石广玉
|
||
03 (全日制)大气环境模式模拟 |
王自发
|
||
04 (全日制)大气物理学,大气遥感 |
刘毅
|
||
05 (全日制)雷暴与雷电物理 |
郄秀书
|
||
06 (全日制)陆地碳氮循环与温室气体 |
徐星凯
|
||
07 (全日制)大气环境,大气化学,大气污染 |
韩志伟
|
||
08 (全日制)大气成分与亚洲季风 |
卞建春
|
||
09 (全日制)气溶胶-云-辐射相互作用;大气遥感探测 |
夏祥鳌
|
||
10 (全日制)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中高层大气 |
潘蔚琳
|
||
11 (全日制)大气环境与保护 |
曹军骥
|
||
12 (全日制)积云微物理学和积云动力学 |
孙继明
|
||
13 (全日制)大气气溶胶来源、形成机制及影响 |
孙业乐
|
||
14 (全日制)大气动力学 |
王革丽
|
||
15 (全日制)大气边界层物理 |
程雪玲
|
||
16 (全日制)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模拟 |
张稳
|
||
17 (全日制)大气辐射 |
胡波
|
||
18 (全日制)大气探测 |
韩瑽琤
|
||
19 (全日制)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观测 |
潘小乐
|
||
20 (全日制)青藏高原和南北极低层大气过程 |
周立波
|
||
21 (全日制)云降水物理,强风暴物理,人工影响天气 |
郭学良
|
||
22 (全日制)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
潘月鹏
|
||
23 (全日制)气溶胶模式研发、气溶胶资料同化、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 |
戴铁
|
||
24 (全日制)大气辐射与遥感 |
范学花
|
||
25 (全日制)雷电与雷暴物理学 |
蒋如斌
|
||
26 (全日制)湿地甲烷排放模型的建立与发展、大气环境、全球变化生态学 |
李婷婷
|
||
27 (全日制)大气气溶胶化学 |
刘頔
|
||
28 (全日制)大气化学,大气物理 |
唐贵谦
|
||
29 (全日制)数值模拟 |
唐晓
|
||
30 (全日制)大气环境 |
武云飞
|
||
31 (全日制)大气有机气溶胶多相过程 |
李颖
|
||
32 (全日制)大气边界层,气溶胶,大气污染,大涡模拟,新能源 |
辛金元
|
||
33 (全日制)大气化学 |
王跃思
|
||
34 (全日制)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湍流理论 |
胡非
|
||
35 (全日制)天地基云雨遥感技术,反演方法,数值模拟,特征分析 |
霍娟
|
||
36 (全日制)云降水物理,人工影响天气,灾害天气,电网防灾减灾 |
李兴宇
|
||
37 (全日制)大气温室气体遥感 |
杨东旭
|
||
38 (全日制)大气化学模式发展 |
韩霄
|
||
39 (全日制)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 |
黄敏松
|
||
40 (全日制)大气环境、大气污染、大气气溶胶 |
李嘉伟
|
||
41 (全日制)大气化学与物理,大气氧化性、气溶胶与云相互作用、极端天气气候和机器学习 |
苏杭
|
||
42 (全日制)大气环境,污染与极端气象相互关系,大气污染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 |
王莉莉
|
||
43 (全日制)大气物理,卫星遥感,大气探测 |
王鑫
|
||
44 (全日制)云降水物理学 |
杨洁帆
|
||
45 (全日制)大气和空间电学 |
杨静
|
||
46 (全日制)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刘春岩
|
||
0706Z1 地球流体力学 | |||
01 (全日制)地球流体力学 |
曾庆存
|
||
02 (全日制)非线性海气相互作用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 |
段晚锁
|
||
03 (全日制)气候数值模拟 |
俞永强
|
||
04 (全日制)计算地球流体力学、气候数值模拟、并行算法 |
王斌
|
||
05 (全日制)平流方案,动力框架 |
董理
|
||
06 (全日制)计算地球流体力学 |
谢正辉
|
||
070701 物理海洋学 | |||
01 (全日制)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 |
李阳春
|
||
02 (全日制)海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数值模拟 |
郑伟鹏
|
||
03 (全日制)海洋资料同化,数值模拟,海洋再分析 |
闫长香
|
||
04 (全日制)气候模式及模拟,气候预测 |
周广庆
|
||
079901 行星科学 | |||
01 (全日制)行星大气,仪器研发,气体测量 |
刘冉冉
|
||
083001 环境科学 | |||
01 (全日制)区域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及污染物的跨界输送,城市气象对大气环境 |
李杰
|
||
02 (全日制)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陆气碳氮交换与全球环境变化 |
姚志生
|
||
03 (全日制)资料同化、源反演与预报及控制在大气污染治理与碳管理中的应用 |
吴林
|
||
04 (全日制)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气溶胶化学 |
温天雪
|
||
05 (全日制)大气环境 |
吉东生
|
||
06 (全日制)陆地生态系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观测与模型 |
李勇
|
||
07 (全日制)空气污染预报模型研制, 大气环境数值模拟 |
葛宝珠
|
||
08 (全日制)大气化学,大气气溶胶与大气光化学 |
刘子锐
|
||
09 (全日制)大气遥感 |
张金强
|
||
10 (全日制)臭氧和气溶胶化学 |
贾龙
|
||
083002 环境工程 | |||
01 (全日制)大气化学 |
孙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