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始建于 1962 年,作为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单位,始终在光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科研平台方面,研究所拥有超快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光谱成像技术、超快诊断技术、空间精密测量技术等 3 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西安市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10个。设有瞬态光学与光子学理论与技术、高分辨可见光空间信息获取和光学遥感技术、干涉光谱成像理论与技术、高速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先进光学仪器与水下光学技术五大学科方向,以“高”、“快”、“智”为发展特色,科研体系设置光子科学与技术部、光电技术部、空天技术部、先进制造部四个研究部,共辖27个单元。为科研创新提供坚实支撑。深厚的学术积淀孕育了强大的人才队伍,先后有 5 位专家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构成了科研实力的重要基石。 教育体系完备,设有物理学和光学工程 2 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物理学、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材料工程等 7 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 1 个学术型硕士培养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 83 人、硕士生导师 211 名,在读研究生规模达 600 余人。 秉持 “科教融合、创新实践” 的教育理念,研究所依托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 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结合国家及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的优质资源,借助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导师队伍,已成功培养出大批光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青年才俊。毕业生发展前景广阔,部分优秀者择优留所工作,其余多就职于研究所、高科技企业、高校等单位,或选择境外深造。在毕业生中,已有 1 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另有多人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成长为相关领域的学术专家和企业家。 国际交流频繁,自 2015 年以来,多名研究生陆续赴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康涅狄格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开展联合培养,拓宽了学术视野。 培养模式独具特色,直博生和硕士生采用两段式培养:第一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北京)进行集中教学,后续论文研究工作在西安光机所内开展。研究所位于 “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园” 核心区域,交通便捷、出行顺畅、生活便利,为学生学习科研提供良好环境。 研究所每年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00 名左右,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指标为准。热忱欢迎全国优秀学子报考! 了解更多详情可登录: 西安光机所官网:http://www.opt.cas.cn/ 西安光机所人事教育处官网:http://rjc.opt.ac.cn/(该网站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博 / 硕士生导师” 栏目可查询导师详细信息) 咨询邮箱:zhaosheng@opt.ac.cn
单位代码 | 80142 | 单位地址 | 西安高新区新型工业园信息大道17号 | 邮政编码 | 710119 |
联系部门 | 研究生部 | 联系电话 | 029-88497564 | 联系人 | 曹老师 |
电子邮件 | zahosheng@opt.ac.cn | 目录类别 | 直博生 | ||
网址 | http://www.opt.ac.cn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预计招生 | 备注 |
070207 光学 | 10 | ||
01 (全日制)超分辨光学技术与应用 |
姚保利
|
||
01 (全日制)超分辨光学技术与应用 |
闵俊伟
|
||
01 (全日制)超分辨光学技术与应用 |
严绍辉
|
||
01 (全日制)超分辨光学技术与应用 |
但旦
|
||
01 (全日制)超分辨光学技术与应用 |
潘安
|
||
01 (全日制)超分辨光学技术与应用 |
徐孝浩
|
||
02 (全日制)超快激光技术及应用 |
王屹山
|
||
02 (全日制)超快激光技术及应用 |
高存孝
|
||
02 (全日制)超快激光技术及应用 |
李峰
|
||
03 (全日制)超快光子技术及应用 |
刘红军
|
||
04 (全日制)阿秒科学与技术 |
曾健华
|
||
04 (全日制)阿秒科学与技术 |
皮良文
|
||
04 (全日制)阿秒科学与技术 |
付玉喜
|
||
04 (全日制)阿秒科学与技术 |
曹华保
|
||
04 (全日制)阿秒科学与技术 |
李加林
|
||
04 (全日制)阿秒科学与技术 |
罗端
|
||
04 (全日制)阿秒科学与技术 |
惠丹丹
|
||
04 (全日制)阿秒科学与技术 |
薛冰
|
||
05 (全日制)太赫兹技术与应用 |
范文慧
|
||
05 (全日制)太赫兹技术与应用 |
孔德鹏
|
||
06 (全日制)空间光通信网络 |
汪伟
|
||
07 (全日制)微纳光子学与光子集成 |
赵卫
|
||
07 (全日制)微纳光子学与光子集成 |
孙启兵
|
||
07 (全日制)微纳光子学与光子集成 |
张文富
|
||
07 (全日制)微纳光子学与光子集成 |
王擂然
|
||
07 (全日制)微纳光子学与光子集成 |
王国玺
|
||
07 (全日制)微纳光子学与光子集成 |
王斌浩
|
||
08 (全日制)量子成像与量子目标探测 |
张同意
|
||
09 (全日制)非线性原子分子光物理 |
曾健华
|
||
10 (全日制)等离子体产生与光学诊断 |
汤洁
|
||
11 (全日制)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 |
郭海涛
|
||
11 (全日制)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 |
孔德鹏
|
||
11 (全日制)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 |
王鹏飞
|
||
11 (全日制)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 |
侯超奇
|
||
080200 机械工程 | |||
01 (全日制)精密机械设计 |
李创
|
||
02 (全日制)数字化制造技术 |
李治国
|
||
03 (全日制)智能感知及自动控制 |
马彩文
|
||
03 (全日制)智能感知及自动控制 |
陆卫国
|
||
080300 光学工程 | |||
01 (全日制)光谱成像技术 |
胡炳樑
|
||
01 (全日制)光谱成像技术 |
鱼卫星
|
||
01 (全日制)光谱成像技术 |
王爽
|
||
01 (全日制)光谱成像技术 |
冯玉涛
|
||
01 (全日制)光谱成像技术 |
毛祥龙
|
||
01 (全日制)光谱成像技术 |
于涛
|
||
01 (全日制)光谱成像技术 |
张周锋
|
||
02 (全日制)光电跟踪与精密测量技术 |
达争尚
|
||
03 (全日制)空间光学技术 |
樊学武
|
||
03 (全日制)空间光学技术 |
王炜
|
||
03 (全日制)空间光学技术 |
王虎
|
||
03 (全日制)空间光学技术 |
李旭阳
|
||
03 (全日制)空间光学技术 |
赵惠
|
||
04 (全日制)深空探测技术 |
杨建峰
|
||
04 (全日制)深空探测技术 |
薛彬
|
||
05 (全日制)飞行器光学成像技术 |
徐亮
|
||
05 (全日制)飞行器光学成像技术 |
闫阿奇
|
||
06 (全日制)海洋光学 |
孙传东
|
||
06 (全日制)海洋光学 |
吴国俊
|
||
07 (全日制)AI+光学 |
邵晓鹏
|
||
080901 物理电子学 | |||
01 (全日制)超快诊断光学成像技术 |
田进寿
|
||
01 (全日制)超快诊断光学成像技术 |
白永林
|
||
01 (全日制)超快诊断光学成像技术 |
王兴
|
||
01 (全日制)超快诊断光学成像技术 |
缑永胜
|
||
01 (全日制)超快诊断光学成像技术 |
陈萍
|
||
02 (全日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盛立志
|
||
02 (全日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李特
|
||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01 (全日制)多源信息处理与融合 |
田雁
|
||
01 (全日制)多源信息处理与融合 |
郝伟
|
||
02 (全日制)高速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 |
曹剑中
|
||
02 (全日制)高速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 |
邱跃洪
|
||
02 (全日制)高速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 |
王华伟
|
||
02 (全日制)高速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 |
王拯洲
|
||
02 (全日制)高速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 |
王浩
|
||
02 (全日制)高速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 |
张高鹏
|
||
03 (全日制)模式识别与信号处理 |
高晓惠
|
||
03 (全日制)模式识别与信号处理 |
张耿
|
||
03 (全日制)模式识别与信号处理 |
张高鹏
|
||
085408 光电信息工程 | |||
01 (全日制)光学系统设计与应用 |
李旭阳
|
||
01 (全日制)光学系统设计与应用 |
徐亮
|
||
01 (全日制)光学系统设计与应用 |
毛祥龙
|
||
01 (全日制)光学系统设计与应用 |
张周锋
|
||
02 (全日制)光学精密机械设计 |
王炜
|
||
02 (全日制)光学精密机械设计 |
李旭阳
|
||
03 (全日制)光电技术与应用 |
张耿
|
||
085601 材料工程 | |||
01 (全日制)先进光功能材料与器件 |
郭海涛
|
||
01 (全日制)先进光功能材料与器件 |
王鹏飞
|
||
01 (全日制)先进光功能材料与器件 |
侯超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