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为调整和加强神经科学研究力量,1999年11月在上海正式建立神经科学研究所。2014年依托研究所成立“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是中国科学院首批4个卓越中心之一;2015年6月扩展为“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成为国际上第一个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交叉融合的科研机构。学术主任蒲慕明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神经科学家,在国际神经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威望。脑智卓越中心的宗旨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研究所的机制,提供一个有助于严谨科研工作,高效科研产出,良性科研合作的环境,实现以业绩为准的激励和资助评估系统,以及为研究生和博士后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训练。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脑智卓越中心”)已组建了54个研究组,每个研究组由不超过五名的工作人员与数目不等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组成。许多研究组与国内外的同行有合作研究,长期合作者被聘为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基金委等对脑智卓越中心的资助,使脑智卓越中心研究人员的经费和仪器设备已达到国际前沿机构的水平。由著名神经科学家组成的国际顾问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定期为脑智卓越中心的体制机制、科研工作提供建议,对提高脑智卓越中心的整体科研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致力于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分子、细胞和发育神经生物学、系统和认知神经科学科学、以及脑疾病机理和诊治手段研发。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已在Science、Nature、Cell、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ell Biology、 Neuron、 PNAS、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J. Neuroscience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一系列重要成果。 * 《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入选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构建出世界首个非人灵长类自闭症模型》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神经疾病靶点研究》荣获2015年中国科学院“十二五”标志性重大进展 * 《神经突触形成新机制的研究》荣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D2受体通过αB晶状体球蛋白抑制神经炎症》入选201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神经发育与可塑性研究集体》荣获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 《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荣获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名 *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4名 * 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21名 * 吴瑞奖学金14名 * 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1名、优秀奖44名 本目录中标示的招生人数为2026年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和国科大下达计划后,脑智卓越中心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专业计划数为准。

单位代码 80190 单位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20号 邮政编码 200031
联系部门 研究生教育处 联系电话 021-54921859 联系人 周老师
电子邮件 cpuztt@ion.ac.cn 目录类别 直博生
网址 www.ion.ac.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预计招生 备注
071006 神经生物学
1
01 (全日制)神经结构和功能大数据处理及其建模
杜久林
02 (全日制)中枢神经损伤
李毅
03 (全日制)脑光学成像新技术研发
王凯
04 (全日制)神经分化和再生
陈跃军
05 (全日制)空间感知觉机制
顾勇
06 (全日制)脑认知原理
王佐仁
07 (全日制)感知抉择神经环路运算及调控技术
徐宁龙
08 (全日制)脑网络重构
严军
09 (全日制)脑疾病机理与交叉学科
师咏勇
10 (全日制)感觉-运动转导
穆宇
11 (全日制)干细胞和神经发生
何杰
12 (全日制)感觉信息加工,神经环路
孙衍刚
13 (全日制)认知神经生物学
王立平